2025年暑假期间,在学校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关心指导下,我院精心筹划安排,与多方携手合作,共同组织开展了多场高端学术交流活动。
7月22日至24日,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新疆物理学会、新疆天文学会联合主办第十二届星际物理与化学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新疆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20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50多名科研人员就分子云、恒星物质、星际分子的观测、实验室模拟和天体化学模拟等基础前沿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并与其他参会人员开展热烈讨论。

7月27日邀请我院杰出校友、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院士和专家学者共计15人,举行“河西学院高质量发展与新能源学院建设战略咨询会议”。与会院士及专家学者从国家战略高度和学校实际出发,聚焦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和学校区位优势,围绕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新能源学院建设展开讨论,发表真知灼见,贡献智慧力量。大家一致认为,今后学校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做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重点要突出办学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要集中有限资源,优化学科和专业布局,凝心聚力培育打造优势学科,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发展的内涵和能力。

8月8日至10日,与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分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第五届全国矿物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十三届全国非金属矿加工利用技术交流会,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4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围绕矿物材料高质量发展、矿物资源高效高值利用相关领域交叉融合与协同举办专题论坛和学术研讨。本次会议的举办对促进矿物材料科学技术创新发展、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矿物功能材料及非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学院高度重视教师学术科研能力的提升,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暑假期间,我院禹兴海教授应邀参加了“2025第三届能源转换与存储材料学术会议”并做专题学术报告;曹成教授在第五届全国矿物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十三届全国非金属矿加工利用技术交流会做专题报告;李振教授、于丽波教授参加了第二届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学术沙龙;刘晓晴副教授参加了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通过参与上述学术会议,并以学术报告、墙报等形式介绍我院科研工作情况,提升了学院及学科影响力。


今后化学化工学院将继续聚焦学术前沿,勇担社会责任,围绕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目标编制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重点任务,立足学科优势、历史积淀和区域服务功能,提升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大力提升学院科研创新能力,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